<b id="v3aww"></b>

<u id="v3aww"></u>
<td id="v3aww"><input id="v3aww"><em id="v3aww"></em></input></td>
 
業務咨詢: 0531-88970000
客戶服務: 400-0307-456

媒體報道

業務咨詢座機:
0531-88018115
業務咨詢手機:
15966316115
24小時服務熱線:
400—0307-456

媒體報道 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新聞動態  >> 媒體報道  >> 查看詳情


“301調查”是知識產權調查?特朗普”出此下策“實則為貿易保護!

  

8月14號,特朗普簽署總統行政備忘錄,授權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調查“中國不公平貿易行為” ,特別是在技術轉讓等知識產權領域的行為,一時引起軒然大波。

美國時間18日晚,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正式宣布,經總統授權,美國對中國的“301調查”正式開展。

鑒于此前美國曾多次對華展開“301”調查的先例,此次究竟是象征性的調查?還是實際性的“攻伐”?引起了各界普遍的思考和擔憂。

301條款

所謂“301”條款,即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確認貿易伙伴的一些政策或行為違反雙邊貿易協定,或者美國單方面認定其不公平、不公正或不合理時,就可以啟動單方的,強制性的貿易制裁。中止貿易協定、取消免稅待遇、強制簽訂協議等等都屬于貿易制裁的范圍。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基本廢棄了“301調查”,“301調查”被打入“冷宮”,2001年以來,“301調查”僅在美國對烏克蘭的知識產權問題上使用過一次。

此次 面對中國日益強化知識產權的保護,美國調用塵封已久的“301調查”,個中原因耐人尋味。

 

大棒攻伐還是雷聲大雨點小

關于“301調查”,事實上,美國并不會立馬進行較為“極端的舉動”,因為中美多年的貿易往來,兩者已經處于共同的利益鏈中,任何一方受到制裁必然會反擊,最終很可能兩敗俱傷,這是雙方都不愿意看到的。

且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即使“301調查”想要完成也需要將近一年的時間,調查結束之后,美國還需要好好揣度一下,是否“冒天下之大不韙”于中國展開貿易戰。

 

美國方面稱,此次調查主要集中在指控中國涉嫌違反美國知識產權和強迫美國企業做技術轉讓。一般對于貿易伙伴的調查都會使國內的企業獲益,此次美國開展針對中國的貿易調查也不例外,名義上是對中國涉嫌侵犯美國的知識產權進行調查,保護國內的知識產權,實際上確實對國內貿易的保護,面對日益衰退的經濟,特朗普也只能“出此下策”。

對此各家媒體也發表了他們的見解,英國《金融時報》以及美國的《華爾街日報》都有相同的觀點——即鑒于不確定的調查時長和地緣政治因素,中美不大可能開打貿易戰。

“301調查”的終極制裁從未使用過,這次也不會用。兩敗俱傷的局面不是雙方想見到的!

 

互利共贏or兩敗俱傷

近些年中國在知識產權的保護方面進步頗多,在解決這類問題上也積累了很多的經驗。對于中美雙方來說,互利共贏,斗起來,只能兩敗俱傷。

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在中美利益交融日久,難以分割,堅持打貿易戰沒有前途,沒有贏家,只會雙敗。”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高峰高峰表示,“中美經貿關系是中美雙邊關系的壓艙石和推進器,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利共贏的,合則兩利,斗則俱傷。“

在全球化的格局下,經貿關系只是中美雙邊關系的一個側面,雙方互相依賴,交融日久,單方面發動貿易是不明智的行為,最終的結果是只能是損害兩國的民眾和商業利益。